在歷史發(fā)展過程中,國家滅亡,朝代更替,家庭也都散了,但是唯有家族歷史長存了下來,生生不息。族譜和家譜制作,記錄一個家族的存亡和延續(xù)。家譜記錄了家族的遷徙、文化、家訓、家規(guī)、家族譜系、家族名人等等,對于家族和睦團結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這本家譜就是由憶海文化排版印刷完成的,現(xiàn)代的家譜不同于古時候的家譜,用線裝,現(xiàn)代科學技術發(fā)達,很多家譜制作都選擇了,更好的精裝家譜。這本家譜也是如此,家譜采用了硬殼精裝的裝訂方式 ,內(nèi)頁黑白部分采用了蒙肯紙印刷,而彩色部分采用銅板紙印刷,一是為了節(jié)約成本,二十為了讓彩色部分的色彩更加的艷麗。同時,家譜還做了盒子,更加的便于家譜的收藏。
延續(xù)幾千年的清明節(jié)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(jié)日,中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、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。壬寅年清明時節(jié),正值家族祭祖,思已逝之往事,寫家譜之事思之已久,由于家族大,無宗譜,又無莊志,加上先祖,年長的族人給后人留下的宗譜資料一無所有。說是寫家譜,只不過是搬文弄墨,念祖孝宗,讓后人不忘先祖故土。
水有源,樹有根,血緣和宗族觀念需代代相傳。家族意識和孝悌觀念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亙古不變的價值觀。筆者和家人曾驅(qū)車數(shù)百公里赴黃帝陵燒香,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,雖未尋得族群族譜,卻也收獲頗多。
筆者青年從業(yè),對家鄉(xiāng)風土人情,家族盛世知之甚少。先輩口傳,鄰老座談,翻閱文獻,村上走訪才略知少許。族人勤勞憨厚,忠誠老實,一直面朝黃土背朝天,靠種田為生,世世代代。筆者只能從口口相傳的先祖思筆。
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發(fā)展史、成長史,也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發(fā)展的縮影,家譜多記載那個時代的生活現(xiàn)狀,記載了一些歷史和文化,是中國家譜文化和歷史研究的重要基礎和資料。家譜制作,不僅使家族成員和睦團結,更是傳承家族文化,弘揚家族家風的重要典籍。